VirtualBox 原來是由德國的 InnoTek 公司設計,現在已被 Oracle 公司接手,這是一套符合 GNU GPL 的 Open Source 虛擬機器軟體,可以安裝在 Windows、OS X、Linux、Solaris、BSD ... 等平台,同時支援 32 位元及 64 位元的作業系統。
雖然市面上同質軟體還有 VMWare Workstation、Microsoft Hyper-V,但是他們都是商業軟體,硬體、軟體的支援及要求也比較高;相較之下, VirtualBox 對我們在測試新系統、規劃 Lab 環境時,提供了更友善的操作環境。
首先到 VirtualBox 官網 去下載主程式,在首頁的左邊有「Downloads」的連結。
依照目前我們預計要安裝的 Host OS 來下載對應的主程式。
所謂的 Host OS 指的是用來安裝 VirtualBox 主程式的作業系統,而我們預計要安裝在 VirtualBox 的虛擬機裡面的作業系統則是稱為 Guest OS;Host OS 只會有一個,但 Guest OS 視需求就可能會有多個。
這次我們要在 Windows 7 x64 的作業系統上安裝 VirtualBox, 接著要在 VirtualBox 的虛擬機裡安裝 CentOS 6.5 x86,Windows 7 x64 就是 Host OS,而 CentOS 6.5 x86 就是 Guest OS。
下載完畢後,接著開始安裝 VirtualBox。
選擇相關週邊介面的支援,依預設值全選即可。
視個人需求決定是否在桌面建立捷徑、是否在工作列建立捷徑及註冊相關檔案類型的關聯。
由於 VirtualBox 會安裝一個網路介面供虛擬機來介接實體網路,所以在安裝過程中會造成網路的連線中斷。
接下來,就正式開始安裝。
中途會跳出一些視窗,詢問是否要安裝 USB 控制器、網路卡 ... 等訊息,請全部選擇「安裝」。
最後安裝完畢,預設會勾選完成後自動啟動 VirtualBox。
然後就會出現 VirtualBox 主畫面。
接著建立一個新的虛擬機出來,點選左上角的「新增」按鈕。
支援的平台有 Windows、Liunx、Solaris、BSD、OS/2、OS X 及其他如 DOS、Netware ... 等作業系統。
Winodws 從早期的 Windows 3.1 到最新的 Windows 8.1 全都支援。
Linux 則支援了 Arch、Debian、OpenSUSE、Fedora、Gentoo、Mandriva、Red Hat、Turbolinux、Ubuntu、Xandros、Oracle ... 等發行版。
當我們在輸入自訂名稱時,如果輸入了常見的作業系統名稱時,VirtualBox 會自動調整「類型」及「版本」的選項,若不適合的話,也可以手動再修改設定值。
在調整記憶體大小時,可用的最大值就是實體機器的記憶體大小,建議不要超過一半,避免影響 Host OS 的運作。
建立虛擬硬碟是最重要的工作,若是要使用他人提供的虛擬硬碟檔案時,請選第三個選項並指定路徑。
因為我們要重新安裝,所以選擇第二個選項。
VirtualBox 共支援了六種虛擬硬碟格式,VDI 是 VirtualBox 的原生格式,強烈建議使用;VMDK 是 VMWare 的虛擬硬碟格式,VHD 是 Microsoft 的虛擬硬碟格式,HDD 是 Parallels Desktop 的虛擬硬碟格式。
「動態配置」指的是虛擬硬碟的大小會隨著使用的容量而逐步成長,對實體硬碟空間的需求不必一次到位,但是相對虛擬機器的運作效能會比較差。
「固定大小」 則是在建立虛擬硬碟的時候,就把下一個步驟所指定的空間大小,在實體硬碟全部一次佔用,十分浪費硬碟空間,但是換來更佳的虛擬機器運作效能。,
指定虛擬硬碟的儲存位置及大小。
若是前一個步驟選擇「固定大小」的話,這邊就要等待虛擬硬碟檔案的建立,而「動態配置」的話則是瞬間就建立完成,因為只會先產生一個 2MB 大小的檔案。
建立完成後,就會在主畫面出現虛擬機器了,我們可以在右側看到所有的虛擬硬體設定值。
接著按下上方的「設定值」按鈕,調整一下虛擬機的設定值。
「一般」用來調整基本設定,如自訂名稱、作業系統類型、版本 ... 等。
「系統」用來與 CPU、BIOS 有關的設定值,可用記憶體大小、可用 CPU 數量、VT 技術的支援也是在這邊設定。
VT-x 及 AMD-V 必須要實體 CPU 支援此功能。
- 強烈建議勾選以加速虛擬機的運作效能。
- 如果要安裝 64 位元的 Guest OS 時,就一定要開。
- 若 Host OS 正在使用 VT-x 或 AMD-V 的話,如 Hyper-V Server,請先關閉。
「顯示」用來調整顯示卡相關的設定。
「存放裝置」用來設定虛擬硬碟、光碟機、光碟映像檔的管理。
因為我們要直接將 CentOS 6.5 x86 的映像檔直接掛載到虛擬光碟機,所以先點選「空」。
再點右側的光碟片按鈕。
點選「選擇虛擬 CD/DVD 磁碟檔案...」。
找到映像檔的儲存目錄,選定要安裝的映像檔。
將映像檔正確載入後,就可以用這個映像檔啟動虛擬機,進行作業系統的安裝。
「音效」用來設定音效卡的相關設定。
「網路」用來設定網路卡的相關設定,最多支援四片虛擬網路卡,可以有各自的設定值。
連接模式共六種,常用的模式有:
- 未附加
等同 Guest OS 已裝好網路卡,但是未插上網路線的狀況;通常用來模擬測試網路斷線時的問題。 - NAT
等同透過一台 IP 分享器上網,Guest OS 與 Host OS 的 IP 網段不會相同,也無法直接互連;通常用來避免測試過程中,意外導致 Host OS 受影響的問題。 - 橋接介面卡
Guest OS 與 Host OS 的 IP 網段將會相同,可直接互通;通常用來測試 Server 及 Client 間的連線服務。 - 內部網路
Guest OS 與 Host OS 無法互通,多台Guest OS 之間可以互通;通常用在需要多台 PC 的隔離環境。
「序列埠」用來設定 RS-232 週邊的參數,最多支援 2 個。
「USB」用來將插在 Host OS 上的 USB 外接設備,轉接到 Guest OS 使用,點選右側的「+」按鈕。
在跳出來的所有 USB 設備中,選擇要掛載的設備。
如此就可以在 Guest OS 中存取這個 USB 設備了。
「共用資料夾」用來將 Host OS 裡的資料夾,掛載到 Guest OS 裡存取,通常用來傳送共用資料或是用來備份。
最後按下「確定」,就完成一台虛擬機的建立了。
這時我們可以點選上方的「啟動」按鈕來讓虛擬機開機。
開機時會出現類似實體機開機時的 POST 畫面,這時趕快按下鍵盤上的「F12」,就可以選擇用來開機的設備。。
依對應的鍵盤按鍵有下列幾種可以開機的設備:
- 「1」用虛擬硬碟開機。
- 「f」用虛擬軟碟開機。
- 「c」用虛擬光碟開機
- 「l」用網路卡開機。
- 「b」依預設值開機。
若是找不到開機程式,就會出現下面的畫面。
找到開機程式的話,就會開始進行作業系統安裝的步驟。
在安裝完畢後,將光碟映像檔移除,就可以在虛擬機裡使用 CentOS 6.5 x86 作業系統了。
另外要說明一下 VirtualBox 的使用,預設會啟用「自動擷取鍵盤」的功能,也就是滑鼠在虛擬機裡面操作的時候,會被鎖定在虛擬機的視窗範圍之內,必須按下 Host 鍵才能離開。
而預設的 Host 鍵是鍵盤上空白鍵右邊的 Ctrl 鍵。
主選單上的「機器」有這些熱鍵可以使用。
「檢視」選單裡可以切換虛擬機的視窗大小。
「裝置」選單裡可以隨時加入或移除 CD/DVD、USB ...等等的設備。
比較特別的是「插入 Guest Additions CD 映像」,Guest Additions CD 用來在 Guest OS 上加入一些特殊的驅動程式來提升運作效能及操作性能,也提供了滑鼠游標的自動整合切換,共用資料夾的使用、更好的畫面顯示支援、通用的 Host / Guest 溝通管控、視窗的無縫切換、時間同步、共用的剪貼簿及自動登入,更詳細的資料請參閱 官網的說明。
「說明」選單提供了 VirtualBox 的相關資訊。
參考資料
更新紀錄
- 2014/07/25 撰文。
0 意見 :
張貼留言